認識ETF(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ETF)

認識ETF(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ETF)

什麼是ETF?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三個字的縮寫,意即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其實本質上和基金上相同,但新增了股票的特色,也就是能夠在交易所搓合交易。


ETF和指數型基金一樣嗎?

不一樣。對於投資人來說,很難在一開始就清楚區分兩者的不同,它們確實是很容易讓人搞混的名詞

指數型基金是基金種類的一種,例如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等,股票型、債券型是以基金投資的標的種類作為命名,而指數型基金則是採用購買指數成份進而模仿指數走勢的基金。

ETF並不等於指數型基金,ETF就是涵蓋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總稱,而指數型基金如果在交易所交易時,會稱作指數股票型基金,因為帶有股票能在交易所交易的特性。

只要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都能稱為ETF,而指數股票型基金又為ETF的大宗,是相當熱門的交易商品,例如台灣的元大台灣50,美國的VTI一樣。

舉例來看 以元大投信發行的元大台灣50ETF公開說明書來看,就能清楚的看到基金種類為指數股票型基金績效指標的欄位也清楚寫著臺灣50指數

再以另外兩檔一般的基金為例,像這檔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就是典型的股票型基金,以股票作為主要投資標的。

接著這檔元大巴西指數基金,也是一般的基金,並沒有在交易所交易,但是以追蹤指數作為投資目標,因此基金種類為指數型。

綜合了上面的舉例和說明後,簡單歸類如下

ETF 在交易所進行交易之基金統稱。
指數型基金 基金類型的一種,以模仿指數走勢為投資目的。
指數股票型基金 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指數型基金。

被動型? 主動型?

指數型基金因為追蹤指數,以模仿指數走勢為投資目標,因此在管理模式上相對被動,在投資策略上都是依循指數的變化去調整。

而又因為被動型佔目前ETF的大多數,許多人會認為ETF等於指數股票型基金,其實是不正確的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主動型ETF在交易了,例如很紅的女股神巴菲特旗下的ARK ETF,就不是以模仿指數走勢為目標,而是如一般基金運用資金期望獲得超額報酬,大敗大盤。


什麼是指數?

指數本身就是一個數列,或者想成一條時間序列,沒有單位,指數本身並不能夠交易,指數型基金的誕生就是將指數證券化後的結果。

指數型基金最起初由Vanguard的創辦人John Bogle所提出,最開始的第一支指數型基金是追蹤標普500(S&P500)指數的指數型基金。

而後來指數型基金開始在台灣蔚為風潮的還是由ETF帶起,因為台灣人習慣在次級市場交易,對於股票熱衷程度高,因此這樣的商品配上交易所的便利性,很快就成為投資人喜好的商品之一。

更多細節可以參考John Bogle的著作,這本書中詳盡地講述了指數型基金的美好,也帶有許多數據佐證。


指數型基金的特色?

指數股票型基金被廣為喜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多角化(diversification)是重要的特色之一,很多標語都寫著買入指數型基金等於買入一籃子股票,也是在指多角化。

以臺灣50指數為例,組成為臺灣市值前五十大公司,指數的走勢為五十檔股票的綜合表現,因此購買指數型基金就有如直接購買一個投資組合一樣

多角化投資的結果讓單一投資的風險被有效的分散了,購買一籃子的股票大幅度的削弱的投資人需要承擔的獨特性風險(idiosyncratic risk) ,也就是股票的個別風險。

得益於多角化,投資指數型基金解決了擇股的問題,不會因為任一間公司突然有重大財務狀況而導致血本無歸,但也因為多角化的緣故,在報酬表現上不會像個股有爆發性的成長。

以臺灣50指數為例,該指數走勢幾乎和大盤雷同,元大台灣50追蹤臺灣50指數,下方將臺灣加權報酬指數和元大台灣50的年報酬率比較,皆為還原後價格,資料來源為TEJ

兩者間的表現並無太大的差異,方向和幅度上都很相似,由此可知,當購買追蹤指數的走勢類似於大盤表現的商品時,能獲得相當於大盤的報酬,這對於無暇管理投資部位的上班族來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省下了平時繁忙工作後還需要投入的研究時間,仍能獲得相對不錯的報酬,指數型基金其實是相當適合納入投資組合的投資標的。

Tags:
# finance
# investing
# etf

楊育晟 (Peter Yang)

嗨, 我是育晟, 部落格文章主題包含了程式設計、財務金融及投資...等等,內容多是記錄一些學習的過程和心得。

Email : ycy.tai@gmail.com
Medium: Yu Chen Yang